南岭民族走廊研究

  • 广西瑶族传统社会组织及其对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瑶族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之二

    李敏;钱宗范;

    瑶族是世界著名的山地民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广西是我国瑶族的最大聚居区。瑶族在千百年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石牌、油锅等众多社会组织和优秀的民风民俗,反映了瑶族传统的廉政文化和村民自治思想,是我国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对此作出分析,供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参考。

    2019年01期 v.35;No.11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代浦北书院教育的发展探究——广西教育史系列研究之二

    张镇昌;蓝武;

    清代今广西浦北地区总共创办了16所书院,书院教育取得较大发展。究其原因,经济发展、科举繁盛、官方支持、民众重视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是促成该地区书院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清代浦北书院的建置特点表现为:一是全部属于民办性质,二是建置数量较多,三是时空分布相对平衡。书院教育的发展,不仅为清代浦北地区培养了一批人才,而且为当地的文教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地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开启了浦北地区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2019年01期 v.35;No.117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服饰类非遗项目保护路径探析——以乳源为例

    刘保全;

    文化生态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并举是服饰类非遗项目保护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内保护原生文化,促进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对外创新产品跨界设计,实现非遗外向传播。在保持文化生态原生性的同时促进非遗项目与市场相结合,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新生。

    2019年01期 v.35;No.117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以广西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为例

    张荣军;

    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我国高校博物馆在蓬勃发展,作为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应与时俱进。论文以广西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为例,从高校博物馆馆外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迫切需要和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寻找校外培养与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开辟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天地等几个层次探讨了高校博物馆功能拓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019年01期 v.35;No.11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平地瑶婚礼“哭嫁歌”的形成及流程考究

    钟洲;何婷;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它深藏着许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它以民间口传的形式世世代代的沿袭。而"哭嫁歌"就是瑶族人民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如此的丰富多彩,显现出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但是,比起其它民族的"哭嫁歌"研究者甚少。甚至,对它的文化含义和学术价值很多人都还不了解。因此,本文以民俗学、历史学、民间文学、民族学相互应证的角度,就平地瑶"哭嫁歌"的形成、仪式流程、吟唱形式及其表现形式略作阐析。

    2019年01期 v.35;No.11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桂派批评

  • 主持人语·何为桂派批评

    曾攀;

    <正>广西文艺以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特异的艺术特征,一直享誉全国。然而文艺的繁荣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一种杰姆逊说的"多元决定"。正如洪治纲在谈及广西文学时所言:"广西的这种文学格局,犹如长白山的雾凇,是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因素合力而成的结果,它们缺一不可。"因而,如今我们提出"桂派批评"的概念,便是要揭示与广西文艺形成"合力"的重要推手——"桂派批评",其同样具备独特的风格特征,在全国范围内成于一域,自成一脉。

    2019年01期 v.35;No.11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广西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里程碑——《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编选感言

    黄伟林;

    《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史料七卷12册,由经典作品、总导言、分卷导言、作家简介、作品信息、文学史评价、创作评论和作品点评等内容构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是迄今为止最完备、最系统、最规范的广西当代文学选集,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多样性、区域性和多民族性的文学样本,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60年的文学实绩,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广西文学历史信息。

    2019年01期 v.35;No.11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涉险的灵魂与游历的心——黄伟林与他的文学批评

    曾攀;王伟彤;

    黄伟林作为广西文化与文学的研究者享有盛誉,是文学桂军中重要的评论家,也是现当代文学领域重要的批评家。他敏锐的感受力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其文学批评变得有"人"气有温度。精准凌厉的批评眼光,平等、温和的批评姿态,以及他带着体温进入文学作品中的实践,都可窥见"灵魂"在文学作品中的游历与探险。

    2019年01期 v.35;No.11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砥柱八桂是此峰——论黄伟林的文学批评

    王鹏程;

    黄伟林是广西文学批评界的"擎天柱"和"独秀峰"。三十余年来,他全程跟踪、及时介入新时期的广西文学,将"文学桂军""广西文坛三剑客""广西文坛后三剑客""独秀作家群"等重要文学现象以及一大批八桂作家推向全国,是广西文坛众目所瞩和众望所归的批评盟主。他的文学批评,注重审美体验,通过直观感性的把握和情景化的阐析来探究作家及作品"隐藏的世界",在要言不烦的清新舒朗中直抵作家的内心和作品的"文心",是文学批评界一个耀眼而独特的存在。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史家。他的"桂林抗战文化城"研究使得历史有了饱满的细节、丰富的表情和可感的温度,走进了一批文化人的心灵世界,复活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树立起了抗战时期可歌可泣的文化丰碑。

    2019年01期 v.35;No.11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批评家的成长历程——黄伟林访谈

    陈霞;黄伟林;

    黄伟林,男,1963年生于广西桂林,壮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有《孔子的魅力》《转型的解读》《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人:小说的聚焦——论新时期三种小说形态中的人》《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等著作,策划并主持大型话剧活动"新西南剧展",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庄重文文学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2019年01期 v.35;No.11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广西贺州桂岭本地话“倒”的用法考察

    陈才佳;

    广西贺州桂岭本地话的"倒"有多个义项及语法功能。"倒",语义为"倒下",在句中可以表示动作趋向、动作或动作状态进行持续等语义。并与"稳"、"紧"进行比较,认为"倒"语法化的机制源自隐喻。

    2019年01期 v.35;No.11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杂譬喻经》疑难字词杂考

    龙庆兰;郑贤章;

    《杂譬喻经》中存在许多疑难字词,我们这里所说的疑难字词是指文中意义不明、不合前后文意的字词。这些疑难字词大多由版本异文造成,还有的由佛典汉译讹传导致。考释疑难字词有利于疏通文意,整理出较为真实可靠的文本。本文选取后汉支娄迦译的《杂譬喻经》(1卷),后秦鸠摩罗什译的《杂譬喻经》(1卷),后汉失译的《杂譬喻经》(2卷)及吴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中六处疑难字词进行考释。

    2019年01期 v.35;No.11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院校校名复译刍议

    麦新转;

    高校更名会促使校名复译,但对民族院校译名开展历时性分析后发现,复译现象频繁发生。复译是原文本的重读重释,也是对旧译本的超越。底语境校名文本的复译只能在通名、地名专名、"民族"专名和译文叙述结构上进行重构,同时也是翻译经济性行为的直接反映。

    2019年01期 v.35;No.11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校园青春的“英雄情结”——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研究之六

    王瑜;

    在规则健全、结构稳定的现代社会,个体英雄梦想实现的机会较少。异性的崇拜可以变相满足男生的英雄期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男主柯景腾的恋爱是确立自我信心和成就感的呈现。自由格斗赛和对沈佳仪的追求变相满足了柯景腾的英雄期待,书写了校园青春豪迈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情结,增添了网络校园小说特异的亮色。网络小说较多书写了时代青春英雄逐梦的追求,但凡俗与日常亦是英雄特质的重要构成。

    2019年01期 v.35;No.11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达标播出 讲好中国故事——贺州学院举办新时代纪录片教育与创作研讨会综述

    熊高;

    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贺州学院与贺州电视台合作,对纪录片教育与创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2018年12月19日,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西电视台等2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贺州学院,围绕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媒深度合作、纪录片教育与创作、办学特色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19年01期 v.35;No.11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深度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驱动机制研究

    陈炜;刘宵;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问卷法等方法,经过筛选,最终确定影响深度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24项驱动因素。根据系统动力学、"推—拉"等相关理论,探寻驱动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将深度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动力系统划分为推力、拉力、支持、中介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制约、信息反馈,组成具有整体功能的驱动机制模型,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

    2019年01期 v.35;No.117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术期刊与智库建设的协同发展

    谢雪莲;黎娅;

    学术期刊主要通过传播和交流学术科研成果而具有价值,在客观性、学理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学术体系的建设。智库作为国家思想创新泉源的智慧生产机构,是多学科学者和专家的结合。学术期刊和智库建设具有相互依托、互为支撑的关系,但目前学术期刊与智库建设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术期刊和智库建设从建立各类学术期刊群、主动引导相关研究、为智库提供知识信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学术期刊与智库建设的协同发展。

    2019年01期 v.35;No.11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一体化背景下广西柳来河民族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江日青;韦福;

    在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广西柳来河民族文化旅游整合开发极为必要,利于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做大旅游规模;有助消除重复整治无序,做强旅游实力;推进打造特色提升质量,做优旅游品牌。三市一体发展政策强化,利好频出;山水地域紧连密接,往来便捷;习俗文化相近相融,交流密切。柳来河民族文化旅游整合开发"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切实可行。

    2019年01期 v.35;No.11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研究——以南宁为例

    陈龙英;林敏华;谭颖;

    笔者在南宁市上林县、兴宁区民生街道办和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走访了接受医疗救助的三无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和城乡低收入家庭等,对南宁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及实施效果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本文总结出南宁市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部分救助对象资格认定模糊,覆盖范围有限;医疗救助力度与水平较低;救助方式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019年01期 v.35;No.11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错位与归位:监察体制改革下检察职能之调整

    孙有略;

    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监察体制改革对职务犯罪侦查权做出重大调整,检察机关的地位与权力属性需要重新厘清。传统的检察权定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是对检察权解读的错位,将检察权定位为公诉权与诉讼监督权,既立足于历史也符合当下改革需要。因此,需要充分行使起诉裁量权和推动公益诉讼发展,并进一步强化强制性侦查措施监督、审判活动监督、刑罚执行监督以及拓宽知情渠道,更好地实现检察权能优化。

    2019年01期 v.35;No.117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转型发展研究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及提升

    林凤凤;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有一个新时代的中国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而当前高校的焦虑在于,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部分缺失: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缺乏理性认识,盲目追崇外来文化等。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思政教学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019年01期 v.35;No.117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贺州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班为例

    刘称心;

    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一系列精品纪录片的推出,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国产纪录片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之相对的却是我国纪录片教育滞后,从而导致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匮乏,纪录片创作人才成为了遏制我国纪录片发展壮大的瓶颈。在此背景下,贺州学院开启了纪录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之路。由贺州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班学生创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潇贺往事之红色记忆》成功登陆贺州电视台,并获得一致好评。这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2019年01期 v.35;No.11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刘弟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媒体语境中剖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应用型写作人才特点和当代社会的需求,以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主要包括:更新教学理念,重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多元教学评价,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写作表现的满意度都较高,反映出教学改革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9年01期 v.35;No.11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职前培养研究

    吕力;

    当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对英语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存在重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轻教师职业技能实践培养的问题,以致毕业生职业技能欠缺,难以达到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面临就业困难。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优化师范生课程设置、拓宽职业技能实践机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从而保障英语师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将来胜任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

    2019年01期 v.35;No.117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济转型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以HZ学院为例

    张浩;周婷婷;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市场创造出的许多新的机会和岗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去把握和胜任。现阶段,高职教育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与产业对创新需求旺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基于HZ学院VBSE虚拟商业环境平台,提出"角色模拟合作"人才培养模型,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实训,以期解决传统财经类课程实践教学难以深入企业内部、难以实际接触企业财经类管理岗位的困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率。

    2019年01期 v.35;No.117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师生互利共赢”学生评教模式的构建及探讨

    蒋继锋;周慧敏;张庆莲;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其评教结果准确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实践过程中,学生评教受到评教指标"难统一"、评教过程"难管理"、评教结果"难应用"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评教结果的实效性不足。"师生互利共赢"学生评教模式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合理构建、教学评价过程动态循环管理、教学评价实效提升等内容,将学生评教核心功能从"教学监控"转移至"教学改进"。该模式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通过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通畅交流、学生评教程序的动态调整,促进教学问题的持续性改进和教学成果的积淀与传承,为高校学生评教的实效性提供解决思路。

    2019年01期 v.35;No.11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汉照应对比研究在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

    韦晓萍;

    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照应系统为视角,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的维度,通过分析汉英翻译实例,总结翻译技巧,并从英汉语在语法、逻辑、语义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探寻翻译的理据。结合当前的翻译话语权的讨论,认为熟练掌握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中避免佶屈聱牙的"中式英语",才能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该研究是维护翻译话语权的有益尝试,研究结果运用于翻译教学和实践。

    2019年01期 v.35;No.117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民族地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潘云峰;

    面向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位教育过程中有效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价值取向则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不应只依赖普遍性知识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的优势,把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与当地多元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多元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从而构建符合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发展特色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019年01期 v.35;No.11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