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伟林;
抗战时期的广西引起全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广西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缘省份而成为广为人知的模范省,全面抗战爆发后又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桂林文化城。通过梳理大量原始文献,展示抗战时期旅桂人士对广西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认知,力求呈现一个较为完整且有深度的广西形象,以丰富和完善对于广西这片土地的认识。
2017年01期 v.33;No.10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施铁靖;韦美兵;
十五世纪末,面对着明政府数十年血腥地镇压广西各地"蛮乱",南丹土官莫祯向朝廷奏请提出在庆远府地区实行"以土官治蛮"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杰出的政治才干,符合明代广西民族社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具有史鉴意义。
2017年01期 v.33;No.10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云峰;林凤凤;
闽西客家传统婚俗仪式要经过"看妹子""合八字""扎定""送日子""担席""迎亲""做客"等步骤,这种仪式极富地域特色,是当下闽西客家社会长期盛行的婚俗文化。闽西客家文化深受中原宗法制度文化的影响,其传统婚俗仪式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则是需要探讨的另一方面。
2017年01期 v.33;No.10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丽云;
崇左土司遗存丰富,分布广泛。梳理崇左土司遗存,掌握其保护现状,分析土司遗存保护存在问题,以便在保护与利用中寻求平衡发展。
2017年01期 v.33;No.10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白爱萍;
民间信仰是民俗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部分,早已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居住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的跨界京族,具有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通过对万尾村跨界京族民间信仰文化进行阐述,探讨其民间信仰文化具有的历史、经济、艺术、旅游开发等价值,由此提出万尾京族村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2017年01期 v.33;No.109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覃远雄;
主要描写了广西贺州黄田镇九都话,内容包括九都话的声韵调系统,以及语音特点。
2017年01期 v.33;No.10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惠英;
贺州钟山土话中的"吾"既作称谓词头也作称谓词尾,这和闽语方言用表示自称的"俺、儿"作称谓词头相类。贺州和周围地区以及广东连州、韶关等地土话,称曾祖高祖为"白","白"可能来自"佛",表示最高最上。以灌阳观音阁土话为例,指出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或持续的那个动态助词,就是"个"的多种读音变体。
2017年01期 v.33;No.10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鲍厚星;
主要介绍桃川土话的几个助词,分别是:个、得、起、了。
2017年01期 v.33;No.10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茂活;
《汉语大字典·广部》"■"、"■"、"■"三字,释义照录故训,令人费解。今试胪列书证,考析形义,以释其疑。"■"为"■(厦)"的或体,《玉篇》诸本或释"贱也",或释"旁屋"。两相参证,"贱"应系对"廈"的故训"旁广而卑"及"屋之四下"的误解。"■"乃"■"之讹字。"■"之"屋头"义当指屋后或屋侧;"行屋"则指出行所用的可以移动的房屋,如帐篷之类。
2017年01期 v.33;No.10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红英;
湖南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是"城关土话"(属于"湘南土话")的重要代表之一,境内各村镇所用亲属称谓存在较大差异,这里收列了竹管寺土话下(白曜村)的亲属称谓词语共86条。通过总结这些词语的特点,探索分析其来源,比较竹管寺土话中白曜村与周边村庄土话的异同,寻找到了"湘南土话"在用字、构词和社会文化上的一些鲜明特点和历史痕迹。这些特点和痕迹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复杂的"湘南土话"的特征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2017年01期 v.33;No.10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玲;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的理性认识,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积极心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根本在于文化先进性,关键在于文化自觉,重点在于文化建设,基础在于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既是文化自信之路,更是社会进步之路。
2017年01期 v.33;No.10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建立;袁春剑;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均衡与非均衡发展互相交替,不断推动区域发展的演化,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广西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十分突出,应在均衡发展理论视角下,推动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选择创新发展路径。
2017年01期 v.33;No.10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森;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方法、平台、空间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然而,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空间。纵使包括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然,这些载体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拓展了自身的价值深度,由此,通过立足课堂、增加支持、加强宣传,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不断克服红色资源融入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增强红色资源利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效,对于高校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深化爱国情怀、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01期 v.33;No.10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伟;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技术发达的今天,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混杂的大学校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成了人文社科类老师关心和要解决的难题。针对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问题,在我校已经进行了一些具体教育实践的前提下,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对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毕节职业技术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得到了若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2017年01期 v.33;No.10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媚;
"大学生村官"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在新形势下,农村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大学生村官在实际的村务中履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根据广西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履职现状,分析其原因,从而找到更新观念,树立长期服务基层的意识,锻炼适应基层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农村基层环境,健全各类保障制度等有效途径,提高广西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履行。
2017年01期 v.33;No.10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润之;
不切实际的制度规约,使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刚性的管理思维转向服务型管理思维,尊重乡村学校专业自主,落实乡村教育扶贫,才能突破边远乡村教师生存困境,留住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育。
2017年01期 v.33;No.109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文亚;李继林;
地方高校的特征决定了其与地方经济紧密关联,两者能够在融合中发展,互利中共赢。地方高校总是通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活动中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当前,在国家人才政策的引导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驱动下,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展了广泛的"政用产学研"合作。然而仍有一些地方高校,还存在对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认识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不协调,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与地方经济脱节,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提升及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通过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学科建设、科技工作、人才工作的实践,能够寻求并给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2017年01期 v.33;No.10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姗姗;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随之面临更高要求。西部民族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先天的"与"后天的"不足,专业发展面临困境。本文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角度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当地高校英语教育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若干参考。
2017年01期 v.33;No.10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杜朝辉;
地方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战略转型,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已是关键。通过对广西高校兴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应用型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广西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及策略。
2017年01期 v.33;No.10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杏华;
通过定义和阐述了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其目的在于探索基于FCM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EGP课程的应用。通过研究微课制作、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练习外化,实现FCM,构建网络教学和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17年01期 v.33;No.109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勤;
免费招收农村小学定向全科型师范生是国家帮助农村教育走向公平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农村小学对全科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迫切需求,高校非常重视其技能培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见习、实习、顶岗、义教和第二课堂等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践平台的搭建,丰富了全科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提高了全科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实际能力。尽管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通过适当延长学制、优化配备校外导师和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努力,能有效提高全科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并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2017年01期 v.33;No.109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