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洪波;
桂东北越城岭地区作为南岭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和先秦时期已表现出文化交汇地带和文化传播通道的特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由此传入岭南,彻底改变了岭南地区狩猎采集的经济面貌。先秦时期,这里一直是西瓯等政体与中原王朝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带,在考古学上留下了大量遗迹。事实证明,桂东北地区的民族走廊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秦汉以后,在此之前这条走廊已经长期存在。
2014年03期 v.30;No.9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蓝武;
元明时期,左江上思州黄姓土司恃其险远,结连交趾,叛服无常,严重危及王朝中央在地方上的封建统治。元明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和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及时干预与回应,采取剿抚兼施,进而废土设流的处置策略。上思州从"设土"到"改流"的历史转变进程充分表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王朝中央对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趋于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向心力与国家认同意识也不断增强,彼此在互为认同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2014年03期 v.30;No.9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艳;马燕;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2014年03期 v.30;No.9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昭聪;
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来源非常复杂。以明清俗语辞书为例,从文献角度来看异形词的来源,有因版本异文、误文而形成的异形词。
2014年03期 v.30;No.9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樊中元;
"还说呢"是话语交际中的常用形式。"还说呢"在话语交际中具有话轮转换、话题处理和表达主观义功能,话题处理功能中包括话题转换、话题转接和话题关联。根据话语标记特征以及"还说呢"的实际运用,"还说呢"处于话语标记的渐成态。
2014年03期 v.30;No.9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家栋;
原本《玉篇》残卷"讦"字反切"柯载反",其反切下字"载",黎本校改作"截"非误。从故训材料及敦煌写卷字书韵书"讦"字注音反切来看,黎本校改作"柯截反"似乎更能反映该字读音的普遍性,具有雅音特点,而音"柯载反"极可能是方音变读。又原本《玉篇》残卷"讦"字之训语中""字,《校释》"今正为罄,罄诉谓尽情诉告也"之说不当,其实""为"穀"之俗写,而"穀"为"告"之通假字,专字当为"",又俗作"鞫",通作"鞠"。
2014年03期 v.30;No.9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晓驰;
通过对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词义演变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从色彩义出发,引申出分属八大范畴的200个义项,各范畴的意义与色彩意义之间有或远或近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构成了颜色词的词义系统。"色彩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模式。
2014年03期 v.30;No.9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静;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一般需要借助于程度副词作状语或程度补语、趋向补语以及语气词"了"等。通过对几个常用程度副词的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试图发现其能起完句作用的原因。最后从形容词本身在语义上无界、具有量性特征的特点出发,尝试对形容词的这一句法特点及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原因作了解释。
2014年03期 v.30;No.9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伟林;
西南剧展是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当时海内外对其评价:"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新西南剧展是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一个大学戏剧文化品牌,以重排、重演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优秀剧目为主要内容,旨在以青春激活历史,用学术引领时尚,既重现桂林文化城的辉煌壮烈,又体现今日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2014年03期 v.30;No.9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鹏瑜;
《秋声赋》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优秀作品之一,田汉以亲身经历,以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为创作背景,及其感人的塑造了徐子羽及其一家人携手抗日的舞台形象,激励民众的爱国情怀,表明了自己全身心投入抗战的坚定决心。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演绎感受等方面,分析《秋声赋》中作家徐子羽的形象性格,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2014年03期 v.30;No.9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蓉;
田汉在《秋声赋》中依据对母亲易克勤的回忆塑造了徐母这一角色,剧中诸多情节都可以在田汉和母亲过去的生活中寻到原型。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田汉的成长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以及对徐母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赞颂。作为话剧《秋声赋》中徐母的扮演者,通过对人物和文本的深层挖掘,了解到易克勤的生平与经历,体味到田汉赋予《秋声赋》这部话剧和徐母这一人物的深刻意义,更感受到在表演过程中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提升。
2014年03期 v.30;No.9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思聪;
《秋声赋》里的秦淑瑾,不仅使《秋声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故事情节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当今社会女性主体意识重要性的关注,并且完善了从"我扮演"到"我就是"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演员之所以称之为"演"员,并不是因为他(她)能将演绎的角色模仿得多么相像,而是他(她)在演出过程中,让自己成为演绎的角色,让观众忘了原本的自己,这才是"演"的最高境界。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并非"演",而是"是"。
2014年03期 v.30;No.9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弟娥;刘淑银;
黄裳散文主体由书话、游记以及怀人(评人)之文组成,其散文写作有继承前人的方面,如对书跋写作方式的继承,对"苦茶庵法脉"与"杂文风"风格的继承.。黄裳散文的价值在于为散文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将学术性写作转化为文艺性写作,具体体现在材料的转化上:学术材料转化为散文材料,将学术因子占据主位的书话转化为文化散文,史料掌故化、自然山水人文化以及人物群像化,这些均是是黄裳将"书"的资料转化为散文的主要方式,也是黄裳提供给散文文体新鲜的养料。
2014年03期 v.30;No.99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俊;
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展现和西方文明的确立,都反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纵观生态文学的发展流变,中西方文化互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这种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近代生态文明的概念重新审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整合中西方生态理念、传承和创建现代性的生态文明迎来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新曙光。
2014年03期 v.30;No.99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小明;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最典型的舞蹈。每逢重大节庆或是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很多地区的瑶族人民会跳起长鼓舞。广西众多的瑶族支系所跳的长鼓舞各有特色、风格各异,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过山瑶长鼓舞和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平地瑶的长鼓舞为例,从其表演形式、风格特征、审美意识等三方面来探究恭城过山瑶与富川平地瑶"长鼓舞"的差异性。
2014年03期 v.30;No.9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其现;
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贺州学院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主动服务,树立主动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服务的理念,走出一条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与其他地方性本科院校形成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争先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本科院校。
2014年03期 v.30;No.99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雄珍;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办学定位直接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贺州学院为例,分析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定位,不断推进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2014年03期 v.30;No.9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康雁冰;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倾向、多元化认知风格的认知特征,两极性与多元性并存、滞后性与矛盾性并存的情感特征,自觉性与懒惰性并存、坚韧性与轻率性并存的意志特征。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握情感需求,以情施教;重视知情意行相结合,促进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等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014年03期 v.30;No.9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璟生;邓晖;
长期以来,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师范院校只是安排大四上学期一次性教学实习,学生平时很少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这不利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对此,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认真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大一到大四,一抓到底。始终把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全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4年03期 v.30;No.99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韦祖庆;
教师的习作指导,其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作文兴趣点。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教师不能"教",只能"导"。如果要实现基于个性化有效的"导",则必须激活学生的真情实感。审美惯常化隐藏了审美情感,陌生化的路径可以激活潜在的情感,可以实现有效的"导"。
2014年03期 v.30;No.99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伟;
校本评核制度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所采取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将作为高考各科成绩的一部分。而中国语文课程也将在2012年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采用这一评估方式。采用校本评核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评核的信度,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校本评核可以更好的促进日常的学习和教学。总之,在中国语文课程中采用校本评核的评估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体现课程的宗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014年03期 v.30;No.9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启英;
走过百年历程的我国中等师范教育课程文化经历了模仿、激进、自创、改造、摧残、恢复与稳定发展等多个阶段。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志是教育特色课程设置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教育特色课程的设置应考虑教师教育自身类型上的差异,课程设置的规范必需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才能实现。
2014年03期 v.30;No.99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谭佩贞;
根据地方经济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贺州学院为例,探索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对整合与优化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讨论。
2014年03期 v.30;No.9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覃德泽;
云重心理论是解决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的有力武器。文章把云重心理论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估,一定程度克服了传统方法主观因素多、评估过程繁琐、评估结果准确性差的缺点。实例表明,基于云重心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2014年03期 v.30;No.99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晓东;
研究计算机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文章在阐述模拟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多角化考核等教学改革举措,并从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4年03期 v.30;No.99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