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政治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内涵解读

    谭培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是一个问题两种不同的表述。但是,人们往往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内涵探索。其结果必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指在实践中产生又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

    2006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秩序的政治逻辑

    陈洪江;吴素雄;

    在稀缺经济条件下,公共理性发育不足,个体理性难以抑制社会个体间由于利益偏好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失序。为了克服社会冲突带来的不便,人类社会不得不求诸于政治国家。然而,国家作为主权者与其代理机构本身就是以暴制暴的工具,因而隐含着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所以,现代社会整合的任务重心转向政党。政党政治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类型。当代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依附政治文化与市场经济对民主制度的内在需求发生冲撞,阻碍着近现代中国民主进程,主要体现为政党政治架构选择的严重分歧,即多党政治、一党多派以及既成党内民主形式何者更有利于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本文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政党政治架构以及党内民主模式恰好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的内在的因果关系。

    2006年04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德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王斌;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良好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以及较强创新能力的人。高校德育要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必须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改革德育方法,加强实践环节。

    2006年04期 1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如何直面贫富分化

    唐踔;

    收入差距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目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基础上的贫富分化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贫富分化”两极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分配的“不和谐”: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使然。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以便激励创造,做大财富的总量,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平;同时,我们要加大实现公平的力度,从政策上,体制上采取措施,抽肥补瘦,调节收入差距,避免贫富的两极分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转型期行政伦理的制度化建设

    周旖;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行政伦理建设的认识过于理性化,认为它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为道德而道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片面、脱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理论。只有走出道德自律论的误区,构建有效的行政伦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2006年04期 18-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价值

    龚晓珺;

    当前对次道德如何考量定位,学术界争议颇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道德现象,次道德的产生及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客观上反映了道德的多维度多层次,主观来自于主体的良心和道德自律,本质具有主流道德的真实内涵。次道德对个体、社会和法律而言都极具伦理价值,有利于抑制深度犯罪,但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2006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支持

    玉素萍;谭智雄;

    高校行政自由裁量权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必然会因行使不当而带来消极后果,因此在行使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有相应的控制机制,才能保证高校依法行政,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需要伦理支持,包括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的道德素质、重视行政组织的道德建设及加强对运作过程的道德控制。

    2006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综述

    陈文庆;

    人类基因技术揭示了人类生命的秘密,也打开了人类控制生命的阀门。人们在为揭示和控制生命奥秘欣喜之余,也在思考人类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给生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从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解决人类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主要对策三个方面对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进行综述。

    2006年04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

  • 人类学历史志的生命表述

    彭兆荣;

    作为“反思”背景下的学术,“历史”成为重新检讨的核心概念。“历史志”叙事范式中的社会“生命表述”引起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讨论。对它的重新讨论和诠释,也将成为历史记忆与社会叙事互为前提的逻辑关系。由于传统历史志中对“生命史叙事”缺乏应有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成了王朝更替、帝国政治、国家权力等叙事“话语”的代言,成了统治阶级“制造”官方知识体制的所谓“大历史”。文章从历史的概念入手,进而讨论历史中“生命史”之于“历史叙事”、“族群记忆”、“知识体制”、“事实/虚构”等关系。

    2006年04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壮族民间抒情长歌《嘹歌》的抢救、翻译与研究

    过伟;

    《嘹歌》是中国最长的民间抒情长歌,是壮族的民间文化瑰宝。文章探索了《嘹歌》的采录翻译史和研究史,评介了诸家的论点。与彝族、傈僳族、侗族的民间抒情长诗,壮族的《达稳之歌》、《特华之歌》等抒情长诗相比较,论证《嘹歌》的抒情长诗特点,批评了“叙事长诗说”、“史诗说”、“文人之作流入民间说”。论证《嘹歌》之抢救与田野考察民间传唱《嘹歌》的民俗环境和民俗文化特点。探索壮语民歌汉译的“信、达、雅”和“达意传神”、“保持原民歌的诗意”等主张。

    2006年04期 3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泛民俗学与上海泛民俗现象

    徐华龙;

    泛民俗学就是对现代社会里有关民俗文化(其中包括新出现的人为的或者自然的)现象和流变过程进行研究的民俗学的分支学科。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泛民俗现象由于其特殊的人文环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具有民俗色彩的东西,过去大多数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但是更确切地说它应该说民俗学研究的对象,而泛民俗学的出现就顺应了社会的文化的发展。

    2006年04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客家文化之变与不变——桂林市灵川县客家村毛村调研记

    刘道超;

    灵川县毛村黄氏客家文化之特质与变异情况都很明显。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其它文化文化特征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他们对祖宗的崇拜、对宗祠的讲究、对土地的崇拜和地龙崇拜、对灵石的崇拜和那标致的石门墩,以及勇于开拓、敢于斗争的精神等等,这些,如同客家人身上流趟的客家血脉,永不变异,可称为不变之客家文化基因。此即毛村黄氏现存文化状态所体现的客家文化之变与不变之特质。

    2006年04期 49-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瑶族的女性禁忌

    蒋远鸾;

    由于对鬼魂的崇拜与畏惧、对生存经验的总结和汉族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等影响,瑶族社会有许多以女性为对象的禁忌,这些禁忌限制了瑶族妇女的发展。

    2006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甲午战争后清朝对欧美小国的外交

    刘昊;

    甲午战争后,随着近代外交观念进一步增强,清朝政府能够认识到的国家主权范围也越来越广。它设法拒绝意大利租借三门湾并圆满回答巴西关于领海权的提问,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国家的领海主权;更加重视保护华侨,开始重视并维护国家的商业利益。

    2006年04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冲突:四清运动的发起

    伍小涛;

    四清运动是介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之间的一场政治运动,其起因与当时社会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有重大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相互冲突的结果。

    2006年04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四行孤军号称“八百壮士”之缘由

    邱红梅;

    四行孤军四百余名官兵号称“八百壮士”的原因,在于蒋介石的战略目的不在军事上而在造成国内外舆论上,即迫于形势宣布对日寇开战,对绥靖主义者抱有幻想,既定的战略方针因政治的需要而临时变动,违背了军事指挥原则。前线将领在面临战场实际时,只好“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权宜变动军令,将蒋介石要求留守一个师和若干据点的命令,执行成了仅留守一个加强营、一个据点的事实,但对外不得不隐瞒实情。这便是号称“八百壮士”的缘由。

    2006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东吴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

    萧云岭;

    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的开发与治理开创了岭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岭南既是东吴财赋、兵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04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社会动员的经验——以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对农民的启蒙和教育为例

    张爱华;

    对占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成功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对农民进行社会动员主要是通过对农民启蒙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民进行启蒙和教育时注重和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因而使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同时,多种启蒙和教育形式的运用从各个方面影响并动员了广大的农民。因此,被广泛动员起来的农民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04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

  • 《玉台新咏》的选录标准、编撰目的与出版要求

    胡大雷;

    从《玉台新咏序》,我们可以看到以下问题。一、《玉台新咏》的选录标准:收录的诗歌作品应易解易懂,收录作品须能在更大范围内抒发情感,专门收录描述女色及女性生活的“艳歌”,多录乐府作品,多关注当代诗人及当代“新诗”。二、《玉台新咏》的编撰目的:为烦闷的读者提供读物,编成一部具有某一类题材总成性质的总集。《玉台新咏序》还谈到出版方面的一些情况。

    2006年04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豪放沉郁 苍凉怪奇——论清代广西著名诗人彭昱尧的诗歌创作(“杉湖十子”研究之四)

    王德明;

    彭昱尧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著名的诗人,“杉湖十子”之一,他的诗豪放横逸,但因为仕途坎坷,又多感叹历史兴亡、关注多灾多难的现实社会,因此,豪放之中又有苍凉沉郁的色彩,而且又有怪奇的一面,是一位诗才华突出但又还未完全成熟的诗人。

    2006年04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庄子文艺思想体系

    张厚知;

    “道”是庄子的最高哲学范畴。在庄子关于“道”和体道悟道的论述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艺思想,表现为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虚静无我的创作心理,重神尚意的艺术境界,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具有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04期 78-8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生态美学的定位与建构

    袁鼎生;

    生态美学是研究生态审美场、生态审美自由、生态审美价值的科学。生态审美场,作为元范畴,展开为生态美学体系:它的逻辑生态,形成理论生态美学;它的历史生态,展示历史生态美学;它的逻辑生态的分化,构成应用生态美学。总而言之,它的生态运动,支撑与推动了生态美学学科的整体建构。

    2006年04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饮食文化催生辨味美感

    韦祖庆;

    生命本我之里比多释放,从而转型为发达且厚重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不仅存在于家居生活,而且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更植根于宗教祭祀。由此,肉类荤菜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衡量社会地位与宗教虔诚的重要尺度,成为衡量美感的标杆。肉类的美味也因其内在品质而与审美美感形成异质同构关系,从而转型为审美美感。美味之转型为美感,是与中国人的体悟直觉思维密不可分的,是有“道”的哲学为基础的。辨味批评之源远流长,就在于它根植于中国土壤。

    2006年04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桂东文史研究

  • 交通变迁对唐宋时期贺州的影响——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六

    韦浩明;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引发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的变更。贺州原来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渐渐被大庾岭通道、湘桂走廊通道所替代。优势交通区位的丧失,使贺州原来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日趋下降,不仅落后于广东东部地区,而且也落后于广西中部的湘桂走廊沿线。表明交通是贺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神经,在区域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交通状况的改善,贺州重新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甚至东南亚的重要陆路生命线之一,必将给这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006年04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贺州市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农兴强;杨荣翰;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拥有众多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但由于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论文在分析贺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根据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一般原理,提出贺州市生态旅游开发构想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2006年04期 94-9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贺州本地话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黄群;

    通过对贺州本地话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掌握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提高本地人学习普通话水平的有效策略。

    2006年04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化角度论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

    汤月华;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该词的文化内涵。

    2006年04期 103-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女主角——朱丽叶与苔丝狄蒙娜比较(英文)

    关昕;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塑造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例如莎翁两部悲剧中的女主角朱丽叶和苔丝狄蒙娜,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此前已有众多学者对二者的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分别做过详细阐述,而文章主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朱苔两位女主角的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2006年04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意境转换与《声声慢》叠字翻译

    姚俏梅;

    文章从意境转换的角度,通过对《声声慢》第一阕的叠字翻译赏析,指出在该词的叠字翻译中应该用单音节的低频率字以传达词人凄苦和孤独情绪,同时尽量保证音节总量的平衡,避免做过多阐释性翻译,以求达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并提供参考译文。

    2006年04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

  • 美国私立高等院校的收入状况及启示

    麦共兴;

    私立高等院校的财政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之一。以美国1996-97至2000-01学年私立高等院校的收入分布状况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当今美国非盈利性和盈利性私立高等院校的收入状况、特点、成因及其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

    2006年04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认同与高校德育课教学

    蒋奕;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下,全球文化多元共生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认同令人困惑。高校德育课教学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切实转变德育观,才能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并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2006年04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 培养专业化教师

    张登玉;

    文章阐明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以及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途径。

    2006年04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善机制 保障中学教师的休息权

    刘克汉;

    在中学里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和节假日被占用,是教师的休息权利被侵犯的常见表现。文章通过对中学教师休息权利被侵犯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依法治教,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减轻教师工作量,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建立学习型的学校管理模式和闪耀人文光辉的检查、评估等是教师休息权利得到保障根本措施。

    2006年04期 120-12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协商式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蓝超英;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协商式和谐师生关系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不同,它强调师生间的对等关系,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协商过程就是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师生协商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融洽气氛。

    2006年04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测试与SPSS

    范振辉;黎花秀;

    文章利用SPSS11.5对我校一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引出SPSS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几种用途,以求更多的同行能利用SPSS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服务。

    2006年04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常用工具书

    侯红平;

    文章主要介绍大学英语学习者常用的中型单语和双语普通语词典。

    2006年04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专新生《大学英语》教学探讨

    谢泳涓;唐海萍;

    文章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问卷”核心问题统计数据为基础,在分析高专新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情况之后提出高专新生《大学英语》教学设想,探讨高专新生《大学英语》教学。

    2006年04期 131-13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多样化教学探讨

    覃爱民;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这就要求高师的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声乐教学的能力。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从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声乐教学多样化的运用与意义。

    2006年04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声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静态分析与运用

    黄玲;

    声乐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文章通过对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情感静态因素的分析,以求声乐教学能更好把握情感因素的特征、调动积极情感、促进教学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统一,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2006年04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放松技术对短跑训练的意义

    尹志强;谢晓信;

    短跑放松技术是当代短跑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运动员的良好放松能力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充分挖掘运动潜力和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从理论上阐述了短跑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

    2006年04期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城镇居民参与大众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岳君;

    为探明广西城镇居民体育价值取向,对该地区城镇居民2400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影响城镇居民体育价值取向的因子按其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为:强身健体价值因子,生活价值因子,健身习惯价值因子,塑身处方价值因子,情感、道德价值因子,健身消费价值因子,激励价值因子。据此,对如何推动广西城镇大众体育进行理性思考。

    2006年04期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