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哲学与经济

  • 存在与选择——萨特存在主义人学分析

    袁鼎生;

    萨特认为人、特别是个体人是哲学研究的中心。人首先空无所有地存在,再凭个体意志自由选择、创造自己的独特本质。这有利激发人的主体精神与个性活力,然否定了人的共同性、社会性和历史积淀性。萨特人学是近代竞生态文化范式的典型反映,是古代依生态文化向当代整生态文化转换的重要中介。

    1998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新认识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胡贤斐;杨玉豪;

    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进程,有必要对政治与法律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重新定位。本文认为,政治和法律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并依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但也有根本的区别,即政治表现为突出的政治利益和国家利益,强调国家本位;法律则应在保护公民权利、自由、平等和社会理性及正义等方面作出贡献,强调社会本位。

    1998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

  • 试论中西文论融合的趋势——由理想派写实派说起

    宁子红;

    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王国维先后提出了"理想派""写实派"理论。对此,学界一直认为这是梁、王二氏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引进。因为是"引进"之论,所以"理想派"、"写实派"理论遂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淹没了。本文着重探讨"理想派"、"写实派"理论的中国根,同时从中国文论发展中的中外融合趋势考察梁、王二氏在提出"理想派"、"写实派"时立足于中国传统、吸取西论精华、实行中西"相化"的态度。由此引出建设中国新文论我们应走的路——扎根优秀传统,坚持中国特色,实行多元相化、中外融合,尽量用中国自己的话语去言说,创造出中国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文艺学。

    1998年04期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颜勤礼碑》技巧运用之分析

    邱志文;

    科学性主要指符合自然法则,艺术性主要指符合艺术法则。《颜勤礼碑》在用笔技巧、笔画塑造、结体建构和章法布局上均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1998年04期 21-2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湘西》与《湘西散记》中民俗描写魅力之构成

    殷艳娟;

    沈从文散文集《湘西》及《湘西散记》中民俗描写的魅力由民俗事象本身的美与作家所作的一些艺术处理给民俗描写增添的美感所构成。沈从文在这两部散文中描写了物质民俗、婚丧仪礼、信仰民俗与节日民俗四类民俗事象。爱心渗透、背景设置、陋俗变形与民俗媒介化则是为沈从文所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段。

    1998年04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醒诗醉”说评解

    欧贵明;张建强;

    晚清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提出的"文醒诗醉"是对文艺创作实践经验和文艺鉴赏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他用"醒"和"醉"两个概念,从一定的美学高度分别概括出文的清醒明朗美和诗的醉意朦胧美的不同的审美特征,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意义。从文体论、语义学、美学角度诠释"文醒诗醉"说,探讨文与诗的审美特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998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贺县客家话量词的衍音重叠

    邓玉荣;

    本文描写贺县客家方言量词衍音重叠的条件、结构形式和作用。

    1998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广西横县平话“儿”尾词记略

    闭思明;

    本文讨论广西横县平话的"儿"尾词。文章先说明"儿"尾的实际读音,然后就"儿"尾在各种词类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儿"尾词的意义和用法作了一一的叙述。文章最后提出横县平话"儿"尾词对研究广西平话形成的语史意义。

    1998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验与技术

  • 白酒在储存过程中油味的产生及清除

    陈文纳;

    生产过程中发现,以大米为原料酿造出风味纯正的澄清的小曲米酒,在储存过程中逐渐产生一股令人不快的油味,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油味加重。经过分析,认定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溶解于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被氧化分解所致。选择恰当的吸附剂与处理工艺,可以清除油味,并可同时去除白酒中的苦尾。

    1998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自然科学理论探索

教育教学研究

师范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 师专办学发展前景及其实现条件探讨

    李荣新;

    师专应发展成为以师范为主的、面向市场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社区大学。既为社区中、小学培养充足的高素质师资,又培养经济建设各方面的短缺人才,卓有成效地为社区服务。

    1998年04期 62-64+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师专毕业生就业矛盾及对策

    林明;

    本文对近年来师专毕业生分配就业中产生的矛盾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具体对策。

    1998年04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黄永彪;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实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利用史料渗透理想教育、提示数学原理渗透人生观教育、挖掘辩证因素渗透科学的的世界观教育、依据数学特点渗透个性品质教育四个方面,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初步的探讨。

    1998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桂东历史文化研究

  • 简述抗战前期桂东的抗战宣传活动

    韦浩明;

    抗战前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桂东各地中小学爱国师生、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第一团各部及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不畏艰难,深入厂矿、乡镇、村街、家庭,通过戏剧、演讲、歌咏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广泛开展深入细致的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取得了唤醒民众、支持抗战的成果。

    1998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