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璇;焦月;
短视频正在深度嵌入现代生活,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为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新挑战。当前短视频舆情治理主要面临数据采集、信息呈现、部分用户情绪激化三重困境,同时还面临价值渗透与舆论战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圈层发酵与视觉重构带来信息链条断裂与观念冲突、多向迁移与去中心化加剧舆论生态复杂性、评价维度与指标衔接尚不完善、资本权力与话语权力加剧公共话语博弈等多重挑战。短视频舆情治理的未来趋向与实践层面应包括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化混合治理、价值驱动下的全链条式信息呈现、效能驱动下对底层逻辑架构与底层数据的监管完善以及实践驱动下提升关键人群的数字化素养与多模态信息素养。
2025年01期 v.41;No.14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耀政;袁祖社;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立足于数字技术时代,提出了“自我剥削”的理论,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人的全新规训。韩炳哲认为,关于数字资本主义对人的控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成为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发可以发现,正是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符码秩序之下,资本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操控和转译,在被颠倒的生产关系中实现了对真实资本“他者”的隐匿,并塑造出虚假的自由“主体”,由此造成了“自我剥削”的假象。“自我剥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而产生,对该现象的扬弃,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的超越。
2025年01期 v.41;No.142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诗;
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使数字资本主义在向全球圈占劳动和构建新帝国等领域不断渗透与拓展,对数字资本逻辑及其引发的数字主体生命境遇的现实问题需要重新构叙。资本导控下的数字平台的无序疯长和肆意扩张正在威胁人的主体性,主体自由解放的物质基础可能被动摇、“人之为人”的意识有可能逐步被侵蚀、自我发展的时间被挤占、生命权利被间接窃取。资本逻辑、算法控制、平台霸权三重因素正在构成对人的新排斥,强化对人的全景监控和对数据的无偿征用,最终将使人在数字化生存境遇中逐渐流众化、边缘化,可能导致其沦为数字穷人、剩余之人。因此,仍然需要回归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以期在资本逻辑构建的理论阐释和主体生存境况的现实揭露中,妥善处理好资本驾驭与主体抗争的关系,这也是借助资本逻辑批判为现时代“人之生存境遇”解惑的根源所在。
2025年01期 v.41;No.142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