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短视频舆情治理困境与治理趋向研究

    于璇;焦月;

    短视频正在深度嵌入现代生活,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为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新挑战。当前短视频舆情治理主要面临数据采集、信息呈现、部分用户情绪激化三重困境,同时还面临价值渗透与舆论战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圈层发酵与视觉重构带来信息链条断裂与观念冲突、多向迁移与去中心化加剧舆论生态复杂性、评价维度与指标衔接尚不完善、资本权力与话语权力加剧公共话语博弈等多重挑战。短视频舆情治理的未来趋向与实践层面应包括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化混合治理、价值驱动下的全链条式信息呈现、效能驱动下对底层逻辑架构与底层数据的监管完善以及实践驱动下提升关键人群的数字化素养与多模态信息素养。

    2025年01期 v.41;No.14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真实他者的隐匿与虚假主体的塑造——消费社会下“自我剥削”的实质

    秦耀政;袁祖社;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立足于数字技术时代,提出了“自我剥削”的理论,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人的全新规训。韩炳哲认为,关于数字资本主义对人的控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成为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发可以发现,正是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符码秩序之下,资本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操控和转译,在被颠倒的生产关系中实现了对真实资本“他者”的隐匿,并塑造出虚假的自由“主体”,由此造成了“自我剥削”的假象。“自我剥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而产生,对该现象的扬弃,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的超越。

    2025年01期 v.41;No.142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主体的生存逻辑、现实境遇与纾解路径

    吴诗;

    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使数字资本主义在向全球圈占劳动和构建新帝国等领域不断渗透与拓展,对数字资本逻辑及其引发的数字主体生命境遇的现实问题需要重新构叙。资本导控下的数字平台的无序疯长和肆意扩张正在威胁人的主体性,主体自由解放的物质基础可能被动摇、“人之为人”的意识有可能逐步被侵蚀、自我发展的时间被挤占、生命权利被间接窃取。资本逻辑、算法控制、平台霸权三重因素正在构成对人的新排斥,强化对人的全景监控和对数据的无偿征用,最终将使人在数字化生存境遇中逐渐流众化、边缘化,可能导致其沦为数字穷人、剩余之人。因此,仍然需要回归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以期在资本逻辑构建的理论阐释和主体生存境况的现实揭露中,妥善处理好资本驾驭与主体抗争的关系,这也是借助资本逻辑批判为现时代“人之生存境遇”解惑的根源所在。

    2025年01期 v.41;No.142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族走廊研究

  • 南岭民族走廊民间文书姓氏俗字“■”考释——南岭文书俗字研究系列之二

    陈才佳;

    南岭文书中的姓氏俗字“■”与《龙龛手镜》所载“■”在字义、语用方面大相径庭。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并且运用字书引证、异文比勘、音韵佐证、谱牒志书相互印证等方法,讨论了明万历年间至民国时期在湖南永州市、郴州市辖区及周边流行的俗字“■”。根据区域性文书写本、谱牒资料及志书文献等,“■”应是“廖”的俗字。文章还从乡土社会视角,探讨了“■”字形体的来源途径,深入分析了“廖”俗化为“■”的心理依据和演变轨迹,增补了历代字书漏收的姓氏俗字“■”,探析俗字“■”的意义与语用。

    2025年01期 v.41;No.142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水江文书俗字“薅”蕴藏的山地农耕文化研究

    王俊敏;吴王鑫然;

    清水江文书,现多存于南岭民族走廊西端湘黔交界的清水江流域,其主要内容为山场租佃,文书条款由“耕种管业—种粟栽杉—薅修管理”演化,高频使用的俗字蕴藏着该流域山地农耕传统的原初形态,记录了该流域农耕技术的传承与自觉。清水江文书关于“薅”农耕技术的记载,使得该流域民众的农耕记忆不断强化,农耕文化也由此形成。清水江文书俗字“薅”中蕴藏的山地农耕文化,体现了清水江流域先民们秉持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原则,为以生态保护为手段促进农耕文明赓续提供了文书依据。

    2025年01期 v.41;No.142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湖南桂东话中的45调及其演变

    郭中发;

    湖南桂东话中的45调实际是变调,变调有表小称、区别词性和强化语义三种功用。在桂东话中,一些字只读变调,是变调挤压本调导致本调丢失的结果,此类现象在古浊平声字中较多,与平声声调的演变和发音特点有关。材料表明变调可能是词缀“崽”虚化之后融入前一字的结果。桂东话中部分字今只读变调的现象历经了4个发展阶段,现有的语言现象保留了这4个阶段的完整演变链。中青两组的声调实验结果显示,桂东话中45调将继续保留。

    2025年01期 v.41;No.142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榆次方言地理类新老派词汇差异研究

    张慧娟;白雅萍;

    榆次方言目前有新派和老派两种差异较大的词汇体系。文章以榆次方言中的地理类词汇为研究对象,对比地理类新老派词汇,概括总结出地理类词汇新老派的差异有“老派词汇音节数量较多”“老派词汇构词语素更丰富”“老派词汇词义类型更多样”三大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变迁、语言规划和语言态度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分析地理类新老派词汇差异产生的原因,为探索榆次方言的词汇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1;No.142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同顺泰往复文书》疑难词语例释

    谢少霞;张荣荣;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藏同顺泰号文书》记录了清末民国初期华侨商社同顺泰号在朝鲜半岛的商业活动。其中《同顺泰往复文书》以行书、草书写成,受俗写、粤方言、商业文化等影响,产生了大量疑难字词。文章通过考辨字形、查阅方言材料及古汉语文献等对■“责”“弹”“到步”“化寸”“姑尼”“猪乸货/猪乸头货/猪乸头残货”“吊皮”“末造”九则疑难词语进行考释,以此破解阅读障碍,还原文献真实面貌。

    2025年01期 v.41;No.142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对广西文学与文化史料编纂的贡献——“明清方志视野中的文学”系列成果之四

    王德明;

    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改变了明代以来方志中《艺文志》编纂以选文为主的体例,是对广西方志中《艺文志》编纂的一次重大革新,实现从“选文之体”向“志乘之体”的转变。它也改变了《艺文志》编纂服务于经略、政教的目的,转向传递文化信息,同时也改变其述而不作的传统,作适当的考订与议论。这些改变,不仅是广西志书中《艺文志》编纂体例和内容上的创新,也在历史上第一次开出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广西著作目录,为研究广西的文化提供了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对广西文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2025年01期 v.41;No.14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学图像论视域下鲁迅文学作品的语图互文演绎——以插图版《野草》为例

    路棣;

    文学图像论视域下探索文本与图像相互模仿、唤起的对话关系,思考二者互释共生、共同延展的审美价值,正在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实践路径。鲁迅《野草》思想中的矛盾辩证经由色彩、意象等描写转换,呈现出富有视觉意味的文本“语象”,为画家展开具象化与抽象化的图像改编提供了可能。在从“言说”到“图说”的叙事互文中,《野草》内部的空间意蕴经由画家的“顷刻”之笔,被创造性地演绎为“化静为动”的图像叙事。由于文字与图像的符号属性差异,“缝隙”与“互文性”紧密关联,插图改编在“否定之否定”中成就了颇具张力的语图互文之美。

    2025年01期 v.41;No.142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最后的礼物》中的叙事策略与伦理身份建构

    胡欣悦;

    在小说《最后的礼物》中,古尔纳描绘了两代非洲流散者对伦理身份的追寻历程。通过多重叙事策略,小说揭示了非裔移民在伦理身份建构中的复杂性。其中,叙述视角的多次转换,隐含了作者的伦理价值判断,进而影响读者的伦理取位;在非线性的时间结构中,展现了两代非裔移民从沉默到诉说、从焦虑到认同的身份历程;在空间置换中,探索了共同体伦理身份的建构与选择。古尔纳的叙事策略不仅描述了个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选择和身份建构过程,也借此推动读者对流散群体身份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流散群体的伦理关怀与对其新的伦理身份的理想展望。

    2025年01期 v.41;No.142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养育成本分担的视角

    贾志科;任晓玮;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核心议题聚焦于何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及其建设路径。当前家庭养育成本的高企已成为抑制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实现生育需求的主要阻碍,通过分析我国家庭养育成本现状,可以更加精准地理解民众的生育顾虑。研究发现,当前主要存在养育经济重构家庭经济支出、养育时长调整个人时间分配、养育时点重塑个人职业规划、养育压力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等“生育不友好”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建设多方经济扶持、共担时间成本、保障职场权益以及树立健康婚育理念等生育支持体系的建议,旨在为全方位降低家庭养育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1;No.142 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数字关注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郭臣鑫;董海林;童广辉;

    政府的数字关注行为对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在2009—2021年企业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模型对政府数字关注度和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关注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制造业企业样本、中小企业样本以及受到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样本中,这一效应会更加明显。

    2025年01期 v.41;No.142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7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范少花;林秀治;

    推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区、市)2011—202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相关变量,运用耦合协调度、基准回归、中介效应、门槛效应等模型,实证分析文旅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文旅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且对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融合效率高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更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文旅融合可通过产业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其影响效果呈现倒V型结构。因此,应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文旅融合水平;东部地区发挥带头作用,中西部地区补齐发展短板;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2025年01期 v.41;No.142 11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0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科学研究

  • 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研究

    王晨;

    数智技术以其自身优势为教育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提供了新资源,顺应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大思政课”建设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呈现出育人精准化、沉浸化与多元化等功能优势,这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案,但也要清晰地看到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教育主体数智素养不足与应用异化、教育内容碎片化与浅表化、教育客体虚实边界模糊与学习两极分化等现实困境。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数智技术在赋能“大思政课”的过程中要秉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审慎处理二者之间的融合关系,从教育理念、机制保障、协同参与等方面着手,抓好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重点、关键,从根本上为“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2025年01期 v.41;No.142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8K]
    [下载次数:1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刘利;董治安;谢金珍;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深化高校“三全育人”探索的重要抓手与平台。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效率和资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服务功能有待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有待增强,校园文化特色有待凝练,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通过“六位一体”来进一步构建强化党建引领、推进队伍入驻、重视学生参与、坚持服务下沉、强文化浸润、创新数字赋能的学生社区服务育人工作体系,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1期 v.41;No.142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7K]
    [下载次数:1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影视育人及其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钟坚安;

    优质影视作品蕴含丰富多元的育人价值。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服务育人职责,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技术、空间环境、设施配套等,以提升高校影视育人成效。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影视育人实践中存在的影视育人聚合力有待加强、对运用影视资源的要点把握不够精准、影视育人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可在协同育人框架下贯彻“影视育人资源高地、影视育人研学高地、影视育人传播高地”之建设理念,围绕影视资源整理、服务团队建设、品牌活动创建、主题空间升级、活动流程设计这五个关键服务要素来构建影视阅读服务体系,以助推高校影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41;No.142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