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与非遗整体性保护On the Community and the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李晓明;
摘要(Abstract):
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以传统村落"社区"为整体的分析视角,突出了从"社区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界定非遗的本质特征。"社区性"揭示出非遗主要是在以"村落"为主的特定文化空间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未知世界(神灵)的共生关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精神性"是非遗的生命力所在。非遗保护的"社区性原则"可保存非遗在特定文化空间里的"形","精神性原则"可保存其"神"。以"社区"为单位的非遗整体性保护,既可以保护非遗的"形",更能够保存其"神"。
关键词(KeyWords): 非遗;社区性;精神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850025);; 广西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53);; 广西文科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0026)
作者(Author): 李晓明;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EB/O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17716&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 [2]高鉴国.社区的理论概念与研究视角[J].学习与实践,2006(10).
- [3]吴文藻.现代社区实地研究的意义和功用[J].社会研究,1935(66).
-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 [5]荀况,荀子.中国古典名著百部[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 [6]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 [7]帕克(Park,R.E.)等著.城市社会学[M].宋俊岭,吴建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 [8]覃业银.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与特征[J].求索,2011(11).
- [9]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安草案——亚洲最佳保护范例(2005)[G].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