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特征看广西北流与四川华阳两地“凉水井”客家话的亲缘关系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Liangshuijing” Hakka Dialects in Beiliu and Huayan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honetic Features
刘莉;梁森炎;梅军;
摘要(Abstract):
据族谱资料,广西北流与四川华阳两地凉水井客家人都主要来自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经考察,两地客家话都与广东五华县客家话语音的显著特点保持一致,如中古浊声母去声字今读为上声,中古果摄一等、假蟹摄二等、山宕摄一等的合口牙音字今多读为开口呼等。方言语音特征的证据显示,北流与华阳两地"凉水井"客家话具有十分接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语音特征;北流凉水井;华阳凉水井;客家话;亲缘关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东南粤客方言接触与演变研究”(18XYY006);; 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西北流市凉水井客家话调查与比较研究”(201710593306)
作者(Author): 刘莉;梁森炎;梅军;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J].方言,1987(2).
- [2]兰玉英等.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3]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4]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94.
- [5]邓晓华.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J].语言研究,1996(2).
- [6]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4).
- [7]周日健.五华客家话的音系及其特点[C]//谢栋元编.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届客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 [8]董同龢.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C]//丁邦新编.董同龢先生语言学论文选集.台湾:食货出版社,1974.
- [9]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D].广州:暨南大学,2003.
- [10]项梦冰,曹晖.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 [11]庄初升.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J].东方语言学,2008(4).
- [12]朱德熙.在中国语言和方言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中国语文,1986(4).
- [13]王燕霞.华阳凉水井客家话音系调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 [14]郑张尚芳.方言介音异常的成因及e>ia、o>ua音变[C]//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2.
- (1)北流人称当地的客家话为“时州话”(音),本文沿用凌华蔚《广西北流西埌镇田心村客家方言音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的用字。
- (2)据王燕霞《华阳凉水井客家话音系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第5页,华阳凉水井的客家人来自“广东省连州府长乐县”,北流与华阳两地凉水井客家人都来自今五华县,因此本文也以五华和梅县客家话为参照,观察两地客家话的联系。为行文方便,下文分别用“北流”“华阳”“梅县”“五华”代表“北流凉水井客家话”“华阳凉水井客家话”“梅县客家话”“五华客家话”。
- (3)四地客家话古精组字今读的例字见表3。
- (4)“瓜”字在北流的单字音读合口呼,但在词组中却仍读开口呼。
- (5)王燕霞《华阳凉水井客家话音系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第59页,曾指出“像兴宁这种保留三等韵的特征---‘i’介音,应是较早形式读音的体现。”这个推断与语言事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