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廉政建设的文化学视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The Construction of Incorruptible Government in Chinese Bor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ology——Taking Guangxi for an Example
杨天保;于辉;
摘要(Abstract):
加强廉政文化研究,大势所趋。但是,"边疆学"学科体系中的边疆文化研究和"吏治"研究,皆有待转向。考察边疆廉政文化体系的历史构成及其资源特征,这既有助于完善"边疆文化史",重新发现边疆"文化力"的多元形态及其基层社会的文化生命力,它更能探讨出一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内生型"现代廉政建设新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是建构西南"廉政边疆"的一个极好实例。
关键词(KeyWords): 边疆学;文化力;廉政文化;广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天保;于辉;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光.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 [2]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 [3]韩锴.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现代阐释[J].浙江学刊,2006(3).
- [4]卜宪群.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道路与历史价值[J].社科党建,2007(1).
- [5]周鸿.西南民族现代化与文化变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 [6]李资源.文明的呼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 [7]杜家和.关于边疆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2).
- [8]袁澍.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1)
- [9]周琼.高其倬治滇吏治思想初探[J].思想战线,2002(5).
- [10]古永继.刚正、清廉的隋代大臣———梁毗[J].云南师大学报,2007(1).
- [11]钟霞.张鸣岐与清末广西烬代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2).
- [12]马啸.左宗棠在甘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 [13]韦庆远.“百粤行将遍,三春思转穷”———论潘季驯巡按广东的政绩[J].学术研究,2005(5).
- [14]黎瑛.经略西南:岑毓英的思想及实践(1865-1885)[J].贵州民族研究,2006(1).
- [15]《法国汉学》丛书编委会.边臣与疆吏[M].北京:中华书局,2008.
- [16]刘本军.震动与回响[D].云南大学,1999.
- [17]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 [18]牛小燕.论治边名臣松筠[D].中央民族大学,2006.
- [19]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与政府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08.
- [20]李大龙.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 [21]韩晓燕.齐鲁人与两汉地方吏治[J].东岳论丛,2005(2).
- [22]李桂芳.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吏治与用人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2006(2).
- [23]蒋中锋.试论两汉王朝对西北地区边吏的任用特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 [24]陈武强.试论北宋西北边区的蕃官行政法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
- [25]王敬荣.黑龙江边官边吏评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 [26]方铁.古代治边观念的研究内容与主要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
- [27]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28]马长泉.清代前期巡边制度述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2).
- [29]张翅.西夏监察制度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7(2).
- [30]戴维新.民族地区新世纪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 [31]胡月星.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展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 [32]朱.历史时期官吏在海南岛开疆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地理科学,2002(2).
- [33]梁庭望等.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