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以广西灵山县为例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Lingshan County
陈洪波;邹珺羚;
摘要(Abstract):
县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广西灵山县在对以烟墩大鼓和竹编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采取与旅游开发、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其经验颇值得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珠江—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团队”课题(YQTD2015005);; 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项目
作者(Author): 陈洪波;邹珺羚;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敏.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以安塞民间艺术为个案[D].陕西科技大学,2015.
- [2]刘爱华.手工艺类非遗半市场化属性阐释及保护探析——以文港毛笔作坊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6).
- [3]黄静.产业化开发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J].四川戏剧,2011(4).
- [4]郭俊红.政府:非遗工作的协调者还是主导者——以山西省和顺县政府申报以及保护牛郎织女传说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 [5]文峰.灵山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EB/OL].灵山县人民政府网.2009.http://www.gxls.gov.cn/news/details.asp?newsid=12964
- [6]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 [7]林泓宇,韦春莉.灵山县联旺竹编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EB/OL].灵山县人民政府网.2016.http://www.gxls.gov.cn/news/details.asp?newsid=41623
- [8]高丙中,宋红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16(2).
- [9]李梅,苗润莲,张敏.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6).
- [10]刘永明.从建设生态文明角度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 [11]高慧玲,秦莹,李昶罕.“非遗”视角下的技艺传承人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1).
- [12]范生彪,何荣誉.关于“非遗”保护三个基本问题的话语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 [13]丁智才.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3(5).
- (1)边缘群体指未受政府保护的非遗群体,主体是普通大众,多是农忙、工作之余开展非遗活动的人群,技艺传承、表演方式具有原生态特点。
- (2)访谈人:黄春柳,女,汉族,访谈时43岁,时为灵山县烟墩镇党委书记,现为灵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访谈时间2016年4月15日。
- (3)访谈人:黄平修,男,壮族,访谈时66岁,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人;访谈时间:2016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