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农都”建设与旱地农作物推广研究On the Construction of“Agricultural Town”and the Cultivation Promotion of Upland Crops by New Warlord in Guangxi
唐凌;李辉;
摘要(Abstract):
新桂系集团统一广西后不久,在柳州沙塘建立广西农业实验场。抗战时期,各沦陷区的农业科研机构及其人员聚集沙塘,利用广西农业试验场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沙塘迅速成为中国的战时"农都"。为支撑大后方经济,新桂系集团将"农都"培育的玉米、马铃薯、红薯等高产旱地农作物品种,通过严密的行政系统,采取务实而有效的措施,大力进行推广,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新桂系集团支持和利用战时"农都"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大后方地区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新桂系;抗战;农都;旱地农作物;推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81)
作者(Author): 唐凌;李辉;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广西建设厅.对广西农业改良问题之建议[J].广西建设月刊,第1卷5-7号.
- [2]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行政机构[A]//桂政纪实.
- [3]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粮食增产[A]//桂政纪实.
- [4]陈大宁.本省农业设施概要及其得失——农业督导会议报告[J].广西农业通讯录1942,2(1).
- [5]马保之.广西引种美国杂交玉蜀黎结果简报[J].广西农业,1940,1(4).
- [6]童润之.农业建设与农业教育联系之重要——农业督导会议报告[J].广西农业通讯1942,2(1).
- [7]邱式邦.玉米播种期与玉米螟灾害轻重之关系[J].广西农业,1940,1(6).
- [8]范福仁.玉米行距肥料播种期品种及每穴株数对于玉蜀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西农业,1940,1(3).
- [9]蒙弘.玉米氮质肥料辅佐农家肥实验[R].广西农事试验场二十九年度工作报告,1942.
- [10]广西省政府农业管理处.二十八年度本省办理农业推广实验县经过[J].广西农业通讯,1940,1(1).
- [11]广西省政府农业管理处.本省农林设施经过之检讨[J].广西农业通讯,1940,1(2).
- [12]广西省政府农业管理处.改进本省农业设施应注意之点[J].广西农业通讯,1942,2(1).
- [13]广西省政府农管处农业经济研究室.广西省三十一年度提倡冬季作物实施办法[J].广西农业通讯,1942,2(2).
- [14]广西省建设厅农业管理处.广西省三十一年度粮食增产工作竞赛办法[J].广西农业通讯录,1942,2(10-11).
- [15]黄旭初,岑启沃.实业行政[A]//田西县志:影印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
- [16]李宗仁.广西之建设[Z].1939.
- [17]沙塘镇志志编纂委员会.沙塘镇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 [18]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 ①抗战爆发前,广西农事试验场、广西大学农学院等机构已在柳州沙塘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奠定了广西近代农业科研的基础。“七七事变”后,中央农业实验所迁移到沙塘,不久,农林部广西省推广繁殖站、农林部西江水土保持实验区等也先后在沙塘成立,与广西农事试验场的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研究。1945年,金陵大学校刊载文称沙塘“是中国战时后方唯一仅存的农业试验中心”,并冠以“农都”之称。
- ②1939年底,桂南战役爆发,武鸣、田东、龙津三县接近战区,无法开展农业实验,于是取消其实验县地位。次年初另选柳江、宜山、容县等三县举办农业推广试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