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泰方言声调的内部差异及成因The Differences of Tones in Tongtai Dialect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Formation
李露瑶;
摘要(Abstract):
通泰方言位于官话和吴语交界处,方言过渡特征明显。以通泰方言中部如皋方言为代表点,比较南部白蒲话与北部城关如城话的差异。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单字调实验得出两地声调格局。发现声调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声调型不同,二是入声调值不同。如皋南部上声为平调,入声"阴高阳低",与通泰方言整体特征有较大差异,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关键词(KeyWords): 通泰方言;声调;差异;成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77)
作者(Author): 李露瑶;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江苏省如皋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如皋县志[Z].香港: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 [2]吴凤山.如皋方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 [3]倪志佳.如皋方言的音韵地理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5.
- [4]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5]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 [6]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
- [7]贝先明.方言接触中的声调表现[J].Journal of Chines Linguistics,2015,43(1A):34-53.
- [8]鲁国尧.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A].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 [9]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10]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 [11]章婷,朱晓农,朱瑛.江淮官话通泰片声调类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4).
- [12]朱晓农,朱瑛,章婷.边缘吴语:通泰方言案例[A].郑伟.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论集[G].上海:中西书局,2017.
- [13](清)郑见龙,周植.如皋县志[Z].乾隆十六年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 [14]汪如东.通泰方言的吴语底层及历史层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 [15]陈金渊,陈炅.南通成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 (1)表5中常熟、靖江、苏州、江阴的入声数值引自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38页。